潜默的哲思——《中国哲学简史》

每个人都在某些万籁俱寂的时刻想过“我”在这个广阔天地里中存在的意义,或质疑过存在即合理的现实世界中的种种,或在现实与理想的撕扯矛盾中迷失生命的方向。被工业社会“异化”的人,被消费捆绑,被资本景观填充日常的人,身处困顿而不自知的人,何以挣脱思想的枷锁成为真正的“人”?

2020-05-22
《中英参照迦陵诗词论稿》:看叶嘉莹如何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学

《中英参照迦陵诗词论稿(上、下)》一书为中英参照本的迦陵诗词论稿,以1998年哈佛大学亚洲中心(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)出版的《中国诗歌论集》(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)为蓝本,收录作者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文稿十三篇。

2020-05-19
“最后的儒家”梁漱溟

上世纪70年代,美国青年学者艾恺在哈佛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时,听他的老师、史学大家费正清讲到梁漱溟,对梁产生浓厚兴趣,以致将梁漱溟作为他的博士论文主题。此后,对于梁漱溟及中国文化的追踪研究,一直贯穿着艾恺的学术生涯。他用时7年多撰写《最后的儒家》,使之成为第一部关于梁漱溟的系统的传记,博得西方学术家的好评,并获美国“东方学奖”,成为梁漱溟研究领域的第一人。艾恺还与梁漱溟先生对话,对话内容被相继出版成《这个世界会好吗?》《我们从何处来?》两部梁漱溟晚年口述著作。

2020-04-01
这本书里有“佛系青年”想要的所有答案

这是一本“大家小书”,赵朴初居士虽笃信佛教,精研佛理数十载,但并未虚夸、强卖、美化佛教,而是以平实的语言,从文化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佛教两千多年的历史源流、基本教义和发展现状,耄耋老人,自问自答,只为普及常识、传播文化,心底慈悲与宽厚跃然纸上。愿我们能通过这本书,对佛学、对经典文化历史渊源有更多的了解。

2020-03-31
读《天龙八部》之前,不妨先读读这本书

说起《天龙八部》的书名来源,金庸先生在小说的开端部分介绍道:“本书内容常涉及佛教,但不是宗教性小说,主旨也不在宣扬佛教。因书中角色信仰佛教者甚多,且有出家之僧侣,因之故事不能不带到佛教。大乘佛教含义极广,不单以人世为然,天上地下,无所不包。做人固然苦,做牛做马、做鬼做神也都苦。大乘佛法原是从印度部派佛法的‘大众部’演变而来,其中包含了不少古印度民间的原始传说和信仰,现代人或觉其若干部分为迷信而不可信,但古老信仰常为象征,往往含有更广泛的真义。”

2020-03-26